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姚安县图书馆开馆时间:上午8:00~11:30;下午2:30~5:30;晚上:6:00~9:30;周一上午政治业务学习,下午2:30开馆,全年365天天天开馆,双休日、节假日照常服务。
搜索类型
关 键 字
馆藏图书搜索  
文献类别
搜索类型
关 键 字
馆藏图书搜索  
关 键 字
站内信息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其它动态 >> 【发布会】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发布会】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 日期:2020/3/20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点击:2311 评论:0 ]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 蔡祥荣: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充分展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脱贫攻坚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助力我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省委宣传部联合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挂牌督战、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重要内容,举办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

 

我们在这里召开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邀请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黄云波先生,就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效和下步工作安排等情况做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提问。

 

应邀参加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云南省及昆明市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发布会有两项议程,首先,请黄云波主任发布新闻。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黄云波: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各位朋友出席新闻发布会,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关注、支持和帮助!
 
下面,我就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云南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五级书记抓扶贫,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全省贫困地区“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基本解决,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减贫进度与全国同步,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可期。全省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613.8万人,年均减贫12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从17.09%下降到1.32%,8502个贫困村已经出列8073个,88个贫困县中48个已脱贫摘帽。2019年,全省实现136.8万贫困人口净脱贫、3005个贫困村出列、33个贫困县申请摘帽。到2019年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95%,贫困村减少95%,贫困县预计减少92%,减贫进度和全国基本同步,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目标能够如期实现。
 
(二)极大改善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重要部署和重大项目夯实贫困地区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推动了贫困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省财政每年安排8.33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落实农发行92.4亿元优惠贷款,全省14449个建制村实现100%通硬化路。实施总规模为2.5万公里的“直过民族”及沿边地区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累计建成20492公里,已解决7921个自然村通畅。对27个深度贫困县50户以上不搬迁自然村建成硬化路17647公里、已解决8537个自然村通畅。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16年以来,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投资超100亿元,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3%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水质合格率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省贫困村100%通动力电、100%实现光纤宽带网络覆盖。88个贫困县县级医院、1023个乡镇卫生院、8502个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全面达标,基本医疗保障上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88.96%,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89.45%。88个贫困县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77%,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全面改薄”五年规划目标全面完成。建设“云岭先锋”为民服务站8502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25981个。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
 
(三)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脱贫的质量和成色更足。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全省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较快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070元上升到2019年的10771元,年均增长11.1%,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已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6949元,比2015年的3905元增加3044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人均纯收入5000元(含)以上的比例由2015年的5%上升到2019年的90.6%,有产业支撑的比例由4.5%上升到93.6%,有稳定就业的比例由9.2%上升到55.1%。住房安全保障上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30万户、500万人,改造后的农房达到了“安全稳固”的基本要求;饮水安全上巩固提升1363.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其中贫困人口280.5万人。
 
(四)有效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为实现中国梦云南篇章奠定坚实基础。立足我省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四位一体”的基本省情和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的现实省情,坚持把解决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从组织领导、帮扶力量、政策举措、资金投入等方面倾斜聚焦,集中力量打硬仗、攻堡垒,补上区域发展短板。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250.3万人下降到2019年底的36.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4.13%下降到3.52%,3539个深度贫困村已有3158个出列,27个深度贫困县中有3个县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17个县2019年申请摘帽,迪庆州实现整体脱贫,怒江州减少贫困人口9.8万,贫困发生率降至10.15%。民族自治地方(8个自治州)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178.52万人减少至2019年的13.57万人,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贫困发生率降至2.41%,独龙、基诺、德昂、阿昌、布朗、普米、景颇、佤、拉祜9个民族实现整族脱贫,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认同感。
 
(五)扶贫干部攻坚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干部工作的大考核、干部作风的大检验、干部党性的大检阅,按照“尽锐出战”要求,2016年以来,累计派出4.47万人(次)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派出17.97万人(次)干部驻村帮扶。2018年以来,全省举办脱贫攻坚工作各类培训班4953期、培训干部107万人(次),将全省扶贫一线干部全部轮训一遍,有效增强了各级干部扶贫工作能力。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激励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比责任担当、比干事能力、比精神状态、比工作业绩、比脱贫成效,锤炼了敢于攻坚、善于攻坚、动真碰硬的坚强品格,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特别是通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实施,为农村建立了精准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好办法、好措施、好机制,精准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脱贫攻坚形成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高效协调、精准落实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得到充分体现,发挥重要作用。贫困地区基层干部展现出较强的战斗力,许多驻村工作队拉起来就是防“疫”队、战“疫”队。
 
(六)中央的关心支持,为云南脱贫攻坚提供了重要保障。云南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2015年至2019年,中央投入云南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48.02亿元增加到127.54亿元,年均增长27.66%,累计达402.56亿元,增幅和总量均居全国第一。安排54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云南73个县,是全国中央定点扶贫单位最多的省份,累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7.16亿元。增加东部帮扶力量,在原来安排上海市帮扶的基础上增加广东东莞市、中山市和珠海市分别与云南昭通市、怒江州开展扶贫协作。将云南易地扶贫搬迁规模从65万人调整到99.6万人,规模居全国第三、增量全国第一。中央各部门十分关心云南,在农村危房改造、饮水安全、义务教育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土地增减挂钩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七)上海、广东两省市加力用劲,真心真情变为真金白银。上海、广东扶贫协作累计到位资金93.11亿元(上海市72.8亿元、广东省20.31亿元),上海援滇干部从14名增加到152名,广东援滇干部从19名增加到108名,两省市选派2547名专业技术人才赴滇帮扶。两省市接受云南挂职干部1085名、专业技术人才3362名,帮助云南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23.3万人次,吸纳云南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0.3万人次。465家上海企业在滇投资,到位资金209.4亿元,带动贫困人口6.6万人;460家广东企业在滇投资,到位资金35.32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4.1万人。共建沪滇产业园区3个,入驻企业11家;粤滇产业园区7个,入驻企业16家。组织241家医院与云南241家卫生医疗机构结对,310所东部学校与315所贫困县学校结对,1993家企业与2500个贫困村、208家社会组织与205个贫困村结对。
 
二、云南省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
 
云南扶贫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战略决策和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抓扶贫的崇高情怀深得民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完全正确,脱贫攻坚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举措科学有效,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一)构建了“党政主责、部门同责、干部主帮、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攻坚工作格局。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促攻坚”,省、州(市)、县(市、区)、乡(镇)党委和政府实行脱贫攻坚“双组长、双责任、双推动、双落实”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年一考核、一年一通报、一年一约谈。行业部门层层定责任、定计划、定任务、定资金、定奖惩,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部门绩效奖励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重要依据。全面落实“领导挂县、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帮扶措施,36名省级领导分别挂联1个深度贫困县或1个贫困县,实行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报告制度,25509个部门挂包850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每年考核通报,74.83万名干部职工与187.1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亲戚”,4888家民营企业、商会与5266个贫困村结对帮扶。
 
(二)实行“一月一研判、一季一调度”,推动巡视整改工作。针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和成效考核指出问题,坚持“一领域一清单、一地一清单、一行业一清单”,实行“一月一研判、一季一调度”,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协同推进、挂牌督办,盯着办、跟着办、督着办,“实打实”解决难题、“精而精”指导工作,推动各级干部“一线调研、一线检查、一线督战、一线整改、一线问效”,确保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措施不管用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成效不明显不放过。
 
(三)实行贫困县纪委书记例会和“红黑榜”通报制度。省纪委监委坚决把监督资源和监督力量向脱贫攻坚聚焦,把督促整改作为强化政治监督、日常监督的重要抓手,上半年和下半年分两次召开88个贫困县纪委书记工作例会,及时通报、分析、研判监督工作情况,对州(市)、县(市、区)纪委监委巡视整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以“红榜”“白榜”方式通报、亮相,对州市县纪委监委监督责任不到位的,进行约谈或提示预警,造成严重影响和不良后果的严肃追责问责,推动纪检监察机关在比较中形成竞争,在竞争中形成压力。
 
(四)直过民族聚居区的“两个千年跨越”彰显脱贫攻坚伟业。针对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大都处于深度贫困状态的实际,省委、省政府坚持先难后易、先行攻坚,一族一策、一族一帮,创新实践“一个民族聚居区一个行动计划、一个集团帮扶”攻坚模式,推动“直过民族”聚居区实现社会形态和物质形态两个“千年跨越”。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贫困发生率降至2.41%,除傈僳、怒族外,9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
 
(五)脱贫措施“户户清”行动,推动了“六清六定”工作机制的形成。以村为工作单元,以人、户为工作对象,坚持“贫困对象家底、致贫原因、帮扶措施、投入产出、帮扶责任、脱贫时序”六清,逐村逐户逐人逐项盘点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任务量,一体规划贫困人口脱贫和巩固提升措施,统筹布局贫困县乡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累计入库项目15.2万个,完成项目13.5万个,覆盖98.9%的贫困人口,形成全省一盘棋、一本账。在此基础上,实行“扶贫资金定到项目、计划定到项目、审批一次定到项目、公示公告定到项目、责任定到项目、督查考核指向定到项目”六定,逐步建立健全精准指挥、精准组织、精准落实的攻坚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政策措施“一刀切”、工作落实“大呼隆”等问题,为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提供了重要保障。
 
(六)百万贫困人口“挪穷窝、换穷业”。省委、省政府围绕建设、搬迁、拆旧、帮扶四大任务,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完成了云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挪穷窝换穷业行动”,实施了99.6万贫困人口、50万随迁人口易地搬迁建设工作。按照“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要求,全面落实“50有”后续帮扶措施,确保每个安置点至少有一项主导产业辐射带动,每个安置点至少建成一个扶贫车间,搬迁户至少加入一个经济合作组织,至少有一份稳定的权益收益,有培训意愿和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至少接受一次技能培训并掌握一项职业技能、有劳动力但不具备外出务工条件的家庭至少有一个公益性岗位覆盖、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七)建立扶贫实训基地,培训基层扶贫干部实战能力。全省分级分类采取实战实训等方式,全覆盖培训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部门行业干部、扶贫系统干部、帮扶干部、贫困村干部五类干部。全省累计创建实战实训基地218个,举办培训班2.5万期,培训269.5万人次,广大党员干部攻坚责任更紧、扶贫能力更强、决战决胜信心更足,精准扶贫理念已内化为广大干部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
 
(八)“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针对一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和安贫、守贫观念,我们在脱贫攻坚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干部的“引领”作用、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教育、文化、医疗、科技等帮扶措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行“以工代赈”和“按劳取酬、优先优酬”的帮扶方式,把帮扶资金转化为产业投入、劳动报酬、公益岗位补贴,坚决杜绝简单给钱给物或无条件送股分红,让贫困群众在参与中增强能力、树立信心。积极推行“爱心超市”“三讲三评”“五分钱”工程、“村史室”“小喇叭”工程、“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等具有较强启发性、示范性和借鉴价值的创新做法,强化价值引领,引导比学赶超,有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总体安排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云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云南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对决战脱贫攻坚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吹响了攻克最后贫困堡垒的冲锋号,发出了向贫困发起总攻的动员令。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都是重大政治任务,都是硬仗。我们一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抓落实促攻坚,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决夺取战“疫”和战“贫”两场硬仗的全面胜利。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政治上对标对表,行动上坚决有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制,压紧压实各级领导干部、省级行业部门、州(市)、县(市、区)、乡(镇)、村和驻村工作队、党员干部的责任链任务链,继续保持扶贫政策的稳定,继续保持攻坚队伍的稳定,继续保持省级领导挂联县不变,继续保持省、州(市)、县(市、区)各级派出帮扶单位定点帮扶保持不变、干部结对帮扶保持不变,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二是迅速发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实现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县县清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锁定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攻坚克难,啃下最后的“硬骨头”,确保2020年6月底前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出列贫困村、未摘帽县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脱贫摘帽成果得到有效巩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工程取得全胜。一是户户达标,剩余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已脱贫人口巩固提升,4月底前,以就业为主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有稳定就业岗位,以种养业或其他经营性项目为主的贫困家庭生产经营良好,兜底对象保障政策到位,贫困人口年内人均纯收入能够稳定达到或超过脱贫标准;二是村村提升,429个未出列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集体经济全部达标,8502个贫困村村级基层组织建强,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管护制度措施落实,有特色产业和稳定的村集体经济,村庄环境干净整洁;三是县县清零,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市、区)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监督检查等发现问题全部整改清零,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全面落实到位。
 
三是抓实挂牌督战,开足马力持续攻坚最后贫困堡垒。坚持目标导向,对剩余未申请摘帽的7个贫困县和剩余贫困人口超过5000人的8个县,由省级领导定点督战;对未出列的429个贫困村,由州(市)、县(市、区)两级挂牌督战;对11个万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由省级相关职能部门实行挂牌督战,集中力量攻克最后堡垒。坚持问题导向,以“户户清”“村村清”“县县清”行动为抓手,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完成情况、产业扶贫推进情况、易地搬迁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情况开展督战,及时找准、系统分析存在的短板弱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今年上半年完成各类问题整改。坚持结果导向,实行“一月一分析、一报告、一反馈”,完善省、州(市)、县(市、区)三级直通督战机制,“督”“战”结合、以“战”促“督”,构建“主要领导挂帅督战、分管领导直接督战、条块结合协同督战”工作格局,提高督战的精准度、有效性。对弄虚作假、屡改屡犯,存在影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的问题,严厉进行追责问责。
 
四是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全力抓实产业就业扶贫。充分用好国家、省一系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稳定经济运行的政策措施,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力争全省贫困劳动力就业总量达到300万人,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都有增收产业、有主体带动、长期得到培育支持,每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都有一个主导产业,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实现“应就尽就”。
 
五是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提升脱贫质量。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有效防止38.6万重点监测人口返贫和39.1万农村边缘人口掉队。突出素质提升,抓好产业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着力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质量,全面巩固提升613.8万已脱贫人口。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
 
六是落实落细帮扶工作,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发挥好各方面的作用,通过监督、检查、评估、考核等方式,进一步落实落细帮扶工作。压紧压实基层扶贫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帮扶责任,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真正用“绣花”功夫、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使帮扶工作更实、群众的认可度更高。充分发挥扶贫数据管理和共享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压实各行业部门责任和县级主体责任,精准锁定脱贫攻坚对象数据、帮扶措施、扶贫成效。充分利用“云南扶贫通”,让贫困群众知晓帮扶落实情况,倒逼问题整改,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确保经得起检查督查、考核评估和国家普查,更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脱贫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咬定目标、一鼓作气、越战越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决兑现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省各族人民立下的“军令状”,为全国脱贫攻坚作出最大的贡献!
 

蔡祥荣:

 

谢谢黄云波主任的发布。下面,请记者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机构。

 
Q:
云南日报记者:现在距离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只有不到300天的时间,请问,个别地区会不会因为赶进度出现“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的情况?我们要怎么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谢谢!
 
A:
黄云波:谢谢您的提问,云南日报基本每天都有关于脱贫攻坚的报道。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现行脱贫标准不动摇,坚决防止因为赶进度而出现“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确保脱贫成效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一是严格标准。脱贫标准就是“两不愁三保障”,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更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对深度贫困地区和剩余贫困人口,主要防止降低标准、搞数字脱贫。对已经脱贫的地区,重点防止盲目拔高标准,把完成任务的达标赛搞成相互攀比的锦标赛。
 
二是严格督导。贫困退出质量,是决定脱贫成果能否经得起检验的关键。在贫困县退出评估、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各类监督检查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实之又实、严之又严的要求,确保脱的是“真”贫、摘的是“真”帽。
 
三是严格退出评估检查。收官之战要有收官之战的打法,把“严”字一贯到底,全程毫不松懈。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对贫困人口规模大、任务重、难度大的县(市、区),全部督导一遍。省级有关部门将对“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小额信贷、光伏扶贫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督导。
 
四是严格验收。今年下半年,国家将启动脱贫攻坚普查工作,也就是我们说的脱贫攻坚“大考”,既是对各地区脱贫攻坚效果真实性、准确性的全面检验,也是宣布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依据。这项工作已经开始部署,我们将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各方力量,认真组织实施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将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年初完成,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回答完毕。
 
 

 

Q: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目前,云南省还有7个县未申请摘帽退出、44.2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这些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扶贫难度非常大。请问,云南省如何开展挂牌督战?谢谢。
 
A:
黄云波:1月11日,陈豪书记主持召开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研究部署我省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全省上下围绕打歼灭战,以督促战、督战结合,推动各级、各部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做到两手抓、两促进。
 
一是主要领导挂帅出征、以督促战,推动建立省、州(市)、县(市、区)三级直通督战机制。陈豪书记、阮成发省长等15位省级领导深入定点挂牌督战,开展现场督战工作17次,召开督战县脱贫攻坚专题分析会16次,视频调度会议2次,省委、省政府领导对督战小分队督战情况作出多次重要批示,16个督战小分队138人已全员深入16个督战县开展一线督战。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示范带动下,采取省级领导定点督战、组织督战小分队督战、暗访督战等方式推动督战,形成了省、州(市)、县(市、区)三级直通督战机制。省级主要负责对未摘帽和剩余贫困人口超过5000人的15个贫困县进行挂牌督战,并延伸到贫困村和11个万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州(市)主要负责对其他剩余贫困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县(市、区)(包括非贫困县),剩余贫困人口超过500人和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行政村,以及千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进行挂牌督战;县(市、区)主要对照目标任务,尽锐出战。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结合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问题、脱贫攻坚问题大排查专项行动发现问题,聚焦“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制定实施“一县一方案”,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补短板、强弱项,不留盲区、不留尾巴。3月底前,2020年度省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集团帮扶资金等应下尽下,并向深度贫困地区和工作难度大的县、村倾斜。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全部搬迁入住。资金保障不足的,省级足额保障,扛起“省负总责”的责任。具体工作推进中发现的问题,市县两级全力解决,落实好“市县抓落实”的责任。6月底前,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就业“应扶尽扶”;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旧房“应拆尽拆”,集中力量解决好搬迁群众基本公共服务、社会融入、社区治理等实际问题;控辍保学“双线四级”责任和工作全面落实;贫困人口“三重”医疗保障到位,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及时诊治;贫困县、非贫困县4类重点对象“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危房全部拆除;贫困人口饮水安全达到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对象、标准、管理有效衔接,兜底对象精准保障。按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要求,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未出列贫困村全部达到退出标准,未摘帽县全部达到摘帽条件。
 
三是强化县以下围绕目标任务决战决胜。县、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围绕全年的任务,既攻堡垒,又抓巩固,2月份以来,狠抓复工复产,强抓劳动力转移输出。基层扶贫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发扬连续作战作风,扎实做好挂牌督战,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贫困劳动力转移方面,截止3月17日,16个挂牌督战县今年转移贫困劳动力90.4万人,比上年增加3.1万人,其中,省外转移39.7万人,比上年增加1.38万人,跨省“点对点”输送8.41万人,扶贫车间复工379个,公益岗位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5.16万人。
 
回答完毕。
 
 

 

Q:
新华社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想请问一下黄主任,脱贫攻坚战以来,云南省已经实现了60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如此大规模的减贫,我们要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谢谢。
 
A:
黄云波:谢谢您的提问。脱贫攻坚从决定性胜利到全面胜利,在抓好剩余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同时,同步抓好脱贫人口巩固提升、防止返贫工作,显得极为重要。
 
总体来看,一方面,巩固脱贫成果基数大、任务重,根据各地初步摸底,2015年以来已脱贫的613.8万人建档立卡人口中,存在返贫风险的重点监测人口有97113户38.59万人,另外还有存在致贫风险的农村边缘人口107923户39.08万人,新增返贫、致贫风险较大。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近100万人,与完成搬迁建设任务相比,着眼长远研究谋划产业发展、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治理等任务还很艰巨。
 
另一方面,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了不利影响,增加了脱贫的难度和返贫的风险。目前,尽管我省尚未发现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建档立卡脱贫人口返贫的情况,但疫情影响到贫困群众就业、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扶贫项目建设、进村入户帮扶、社会帮扶力量减弱等各个方面,最直接的是贫困群众的收入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统筹推进继续攻坚和成果巩固,全力抓重点、破难点、强弱项,及时解决返贫和出现新的贫困现象,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着力健全完善了八个机制。
 
一是完善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建立省级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实行全省数据信息常态化比对分析、筛选核实、监测预警,实现数据信息纵向横向共建共享,推动帮扶政策落实。州(市)统筹协调返贫监测预警工作,县(市、区)、乡(镇)、村承担发布返贫致贫预警主体责任,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综合运用产业就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兜底保障、社会帮扶等措施,及时分类帮扶、动态帮扶,形成早发现、早预警、早分析、早帮扶的工作机制。
 
二是健全产业发展带贫益贫机制。优化扶贫资金投入使用,加大扶贫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县(市、区)用于产业项目的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不得低于30%、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不得低于70%。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县(市、区)认真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有产业连片发展条件的地区,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大力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建立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联动发展合作经济。鼓励贫困户以土地、林地等入股收益,支持贫困户用扶贫资金流转土地有效激活闲置资源,通过发展合作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实现贫困群众有稳定收入,村集体有稳定收益。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种植基地、养殖小区、仓储冷库、加工或交易场所等,形成村集体资产,优先租用给贫困户。建立消费扶贫长效机制,推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单位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地区积极参与消费扶贫,优先使用购买贫困地区产品。支持有意愿发展产业、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要应贷尽贷。
 
三是落实就业扶贫精准对接机制。坚持外出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两手发力,精准对接贫困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就业帮扶资金重点使用于贫困劳动力精准培训、订单培训、长期培训,确保贫困劳动力有一技之长。组织对无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优势,精准对接服务,转移输出就业。大力开发就近就地就业岗位,优化调整城乡公益岗位,确保贫困劳动力有事做、有收入。鼓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开展贫困劳动力有组织劳务输出,并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助。鼓励乡村干部带薪留岗组织50人以上贫困劳动力输出就业。支持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鼓励重点企业、各类农资企业、农业经营主体优先招用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并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四是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培育安置区优势特色产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产能向安置区周边聚集,支持安置区发展扶贫车间、加工业等,将有条件的城镇安置区纳入产业园体系,建立搬迁户与带贫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开发安置区公共管理服务岗位和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健全安置区就业服务体系,在800人以上的安置区设立就业服务工作站,提供一站式就业管理服务。建立岗位信息推送机制,定期召开专场招聘会。对有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搬迁贫困劳动力免费劳动培训技能,每年享受三次以内的职业技能培训。预留安置区公共场地扶持创业,推进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等进入安置区,扶贫小额信贷、创业贷款等支持搬迁贫困户自主创业。鼓励金融机构为安置区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支持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和就业创业。推动搬迁群众与迁入地居民同等享受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社会保障等政策,同步享受迁入地集体资产收益。健全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管护和物业管理机制,完善社区管理体系。
 
五是强化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机制。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围绕解决精神贫困,建立扶贫扶志扶智长效机制。杜绝“发钱发物、一分了之、一股了之、一发了之”的行为,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实行“按劳取酬、优先优酬”,推行以工代赈模式,让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等项目,杜绝简单给钱给物或无条件送股分红。鼓励各地建立农村脱贫致富光荣榜,每年对脱贫成效明显的贫困户和带贫能力强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在政策、资金、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推进农村法治、村民自治,开展脱贫光荣家庭评选等方式激发带贫脱贫光荣的社会风尚。
 
六是精准落实社会保障救助机制。坚持开发式扶贫与保障式扶贫相结合,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提高对象认定精准度,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对因病、因残、因灾、因学、因突发事件等返贫致贫的农村人口,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应保尽保。对因病致贫返贫风险的,纳入签约服务范围,制订“一病一方”,及时做好住院转诊服务,不降低医疗费用报销标准,跟踪指导救治后用药和康复管理。推动各地建立致贫返贫风险救助基金,实行联防联控,整合教育、卫生、医保、民政、残联、住建、水利等部门资源,统筹临时救助、社会捐赠、帮扶资金等救助金,对因大病重病、因自然灾害、因突发事件等致贫返贫的,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适度提高临时救助额度,实施多层次、复合式的综合保障性帮扶措施。
 
七是建立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式扶贫机制。推动建立产业、就业帮扶信息畅通机制,制定企业参与扶贫奖补政策,鼓励企业持续参与开发式扶贫,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帮扶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建立企业参与扶贫开发荣誉机制,省、州(市)、县(市、区)每年表彰带贫益贫成效突出的企业,并作为企业信用优先给予金融信贷支持。对企业捐赠的款物,落实税前抵扣政策。
 
八是创新风险防控机制。建立产业扶贫风险评估机制,对扶贫资金投入的产业项目开展风险评估,在规划编制、项目库管理和政策措施落实、产业技术指导上评估,对带贫主体企业信用、产销对接、带贫能力和利益分配进行评估,推动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发展形成良好循环态势。建立保险兜底机制,对贫困户扶贫产业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连片规模发展的扶贫产业项目参保,支持贫困劳动力参加失业保险,增强贫困户和带贫主体抗风险能力。建立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对贫困户和扶贫企业贷款发生损失时,由政府、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按比例分担风险。
 
回答完毕。
 
 

 

Q:
云岭先锋杂志社记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脱贫攻坚形成的有效工作机制直接转变为疫情防控机制,驻村工作队就是防“疫”队,对这个情况您怎么看?
 
A:

黄云波:谢谢您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贫困地区基层干部展现出较强的战斗力,许多驻村工作队拉起来就是防‘疫’队、战‘疫’队,这同他们经受了这几年脱贫工作历练是分不开的。”许多基层扶贫干部、驻村队员看到这里、学到这里时,眼含热泪、心潮澎湃。一些干部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奖励。

 

贫困地区干部都普遍反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体制机制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贫困地区将脱贫攻坚精准落实工作机制转化为防控工作机制,从上到下全部形成从人到事网格化的体系,“人人清”“户户清”“村村清”。33个贫困县的驻村队员大年初三就全部到岗工作,全省98%的扶贫驻村队员到岗,2月底前35319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8935名第一书记全部到岗。

 

回答完毕。

 
 

 

Q: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云南省脱贫攻坚任务本来就艰巨繁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给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挑战。请问,云南省采取了哪些措施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打好防“疫”与战“贫”两场战役?谢谢!
 
A:
黄云波:谢谢您的提问。新冠肺炎像不速之客,影响了我们原定的计划、工作。在就业、产业和一些扶贫项目上都有明显的影响,比如原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上的一些配套建设,按预期现在应该全部完成了,因为新冠肺炎的影响,我们正想方设法确保今年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扶贫项目推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农畜产品销售等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比如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的学校、医院等扶贫项目开工有所延迟,部分水利工程、乡村道路建设等项目不能按计划推进,扶贫产品的销售、春节期间的旅游受到影响,一些时令农产品出现滞销状况。省委、省政府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部署,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推动扶贫干部全面返岗、扶贫项目全面复工、帮扶举措全面落实,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剩余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今年上半年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一是建立分析调度机制。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两促进,及时研究制定和实施了一揽子扶贫政策举措,建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分析调度机制,实行“一周一分析、一周一研判、一周一报告”,提前分析研判,督促基层采取针对性措施,分区分级精准施策,绝不因为疫情影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实现。截至3月17日,围绕产业就业、扶贫车间复工、扶贫产品销售、扶贫干部到岗等下发了三期通报,及时指导基层加大脱贫攻坚力度。
 
二是出台支持措施。从科学分县推进、精准摸排监测、促进农业生产、强化产销对接、有序转移就业、挖掘就业潜力、加强投入支持、加强产业补贴、加强就业奖补、做实小额信贷10个方面出台具体措施,配合国家和省出台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并发力。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今年已到位中央和省级扶贫资金120.45亿元、81.9亿元,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41.04亿元,企业集团帮扶资金8亿元,资金投入力度高于上年。
 
四是突出劳动力转移。重点跟进长三角、珠三角等务工人员集中地区,通过“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全省外出务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24.15万人,跨省点对点输送14.05万人,15995人贫困劳动力到东部帮扶省市返岗就业,117549人到其他省区就业。采取设立就业扶贫车间、设置公益岗位等措施扩大就业,全省1479个就业扶贫车间已复工,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89万人,设置公益岗位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32.87万人。大型集中安置点已外出务工的搬迁群众37653人。
 
五是抓实农产品生产销售。全力抓好春耕生产,全省春播粮食作物516.9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72.7万亩,预计一季度蔬菜种植面积380万亩、产量达520万吨。全省4069个扶贫龙头企业复产,带动贫困户706944户2867701人,776户省级龙头企业复工,占全省842户省级龙头企业的92%。今年以来,累计新增扶贫小额信贷户数7764户,发放金额3.36亿元。深入开展消费扶贫专项行动,构建产区和销区稳定对接机制,主动与上海、重庆、广州、深圳等农产品需求旺盛的大城市搞对接、拉订单,加大对湖北武汉等疫区农畜产品的支持力度,依托“一部手机云品荟”、淘宝、京东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今年以来,累计往省外调出蔬菜等近100万吨,日均2万吨。上海、广东的各帮扶单位到我省贫困地区采购农产品5113.37万元。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机制调整为三级以后,我省交通运输渠道全面放开,目前,贫困地区没有明显的大宗农产品滞销情况。
 
六是促进扶贫项目复工开工。截至3月17日,全省安排扶贫项目24931个,投资总额640.89亿元,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的50个“补短板”项目已全部复工,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道路等扶贫项目全面复工,正在全面开展4类重点对象危房户查缺补漏扫尾工作。
 
七是强化驻村帮扶。全省35319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8935名第一书记均已到岗,既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又是防“疫”队、战“疫”队,防疫脱贫同步推进。通过这次疫情防控,我们看到,一方面,脱贫攻坚形成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高效协调、精准落实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迅速转变为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村组干部构筑起了农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另一方面,结合疫情摸排,抓紧排查脱贫攻坚“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存在问题,加强查缺补漏和问题数据比对清洗,迅速摸清贫困群众产业、就业、就学、医疗、饮水等帮扶需求,精准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推进帮扶举措精准落实。
 
回答完毕。

 

蔡祥荣: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记者的提问,也感谢黄主任的解答。

 

各位记者朋友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云南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和加油鼓劲。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们充分报道好本次系列发布会的重要内容,向社会发出信号,传递信息、增强信心,为我省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贡献媒体力量。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图片显示:   点击小图标可放大显示图片!
点击显示大图! 点击显示大图! 
  上一篇文章: 云南高三初三年级开学通知
  下一篇文章: 姚安县图书馆恢复开馆通知